2013年10月13日 星期日

市售行動電源容量「膨風」不實,UL率先定準則測試

全球產品安全測試獨立認證機構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(UL)近日宣布率先為行動電源制定新的測試準則,以提供對行動電源標示容量虛實的檢測,協助保護消費者大眾的權益。

日前消保官針對市售20款行動電源依國家標準進行9項品質檢驗,結果竟發現多數產品的實際容量與標示不符,引起軒然大波,且在電容量與可充電鋰電池標示上,不符合率高達百分之百。

國內目前僅要求電池類產品須標示電池芯容量,確實無法代表電池實際的使用容量,又國際上並無針對行動電源這類產品的容量測試標準可依循。

以市售行動電源來看,其標示主要是遵照「國家標準規範 (CNS)」和「商品標示法」中的電池芯容量標示方式,直接標示電池芯的額定容量,並未考慮到會影響容量的因素,如採用劣質或回收的電池芯、行動電源放電時的能量損耗…等,也因此出現實際容量與標示有出入的狀況。

UL台灣總經理湯家德表示,由於行動電源須適用於各式電子產品,因此採用了萬用的 USB 電壓輸出規格 5V;而行動電源裡的電池芯多是使用鋰電池的一般額定電壓 3.7V,在放電給手機電池或其他 USB 設備時就必須從該電壓升壓到 5V,因而會產生能量損耗。

「倘若以IEC 61960評估行動電源的容量,因沒有考慮升壓狀況,必然無法正確量測出實際使用的電容量。」

為解除行動電源誇大容量的疑慮,湯家德強調,UL已制定出適用於行動電源產品的容量測試準則。該測試準則,是立基於IEC 61960國際標準,並結合 UL 與行動電源製造商,共同評估行動電源本身的產品特性,修改測試方法,使測試結果更能合理體現行動電源的實際容量大小。

完整內容在http://pcpc.gamefyr.com

臉友顧隱私 別留下蛛絲馬跡

中國時報【唐筱恬、王玉樹╱台北報導】

臉書取消隱藏個人檔案功能,引發外界質疑隱私權恐被侵犯。台灣師範大學教授胡幼偉表示,臉書個人檔案如果有隱藏功能,當然比較完備,不能因為很少人使用就取消功能,未來臉書使用者要自己選擇性隱藏一些資訊。

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副教授管中祥也說,網路使用族群一定要理解規則,有些不必要的資訊,不用放在臉書上面。而且現在社群媒體很多,也不是只有臉書可使用,可考慮其他網路媒介。

管中祥分析,使用者上臉書聊天、分享訊息,一直以為自己處在私領域的媒介;不過事實上,只要一上網就沒有所謂的私人空間,有些人把部落格隱藏起來,都會被破解。網路族群使用時,本來就應該要自我警覺隱私權的問題,才可保障自我權益。

不過,臉書在台灣的活動代理公司精英公關表示,這項取消隱私權設定其實臉書總部早在去年12月就已宣布,直到最近才要執行,臉書目前仍有很多其他隱私保護功能。

精英公關表示,美國臉書總部調查,真正使用這項設定的人數少到只有個位數。至於台灣臉書的日活躍用戶(每日都會使用的)有1000萬戶,月活躍用戶有1400萬戶,但並沒有使用這項隱私設定的人數調查。

精英公關說,其實有這項設定,反而可能讓使用者誤以為自己的隱私很安全。事實上,就算有這個隱私設定,別人仍可以透過你的分享內容、照片被Tag(標記)方式找到你。

精英公關強調,臉書其實已經提供很多隱私保護功能,如PO文可以選擇設定是「全部公開」、只針對特定族群的「部分公開」等。如果使用者真的非常注重隱私,會建議盡量不要在個人頁面上留下太多的個人年齡、性別、聯絡信箱等個人資訊,「這是最好的方式」。

更多資訊在http://3c.gamefyr.com

臉友顧隱私 別留下蛛絲馬跡

中國時報【唐筱恬、王玉樹╱台北報導】

臉書取消隱藏個人檔案功能,引發外界質疑隱私權恐被侵犯。台灣師範大學教授胡幼偉表示,臉書個人檔案如果有隱藏功能,當然比較完備,不能因為很少人使用就取消功能,未來臉書使用者要自己選擇性隱藏一些資訊。

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副教授管中祥也說,網路使用族群一定要理解規則,有些不必要的資訊,不用放在臉書上面。而且現在社群媒體很多,也不是只有臉書可使用,可考慮其他網路媒介。

管中祥分析,使用者上臉書聊天、分享訊息,一直以為自己處在私領域的媒介;不過事實上,只要一上網就沒有所謂的私人空間,有些人把部落格隱藏起來,都會被破解。網路族群使用時,本來就應該要自我警覺隱私權的問題,才可保障自我權益。

不過,臉書在台灣的活動代理公司精英公關表示,這項取消隱私權設定其實臉書總部早在去年12月就已宣布,直到最近才要執行,臉書目前仍有很多其他隱私保護功能。

精英公關表示,美國臉書總部調查,真正使用這項設定的人數少到只有個位數。至於台灣臉書的日活躍用戶(每日都會使用的)有1000萬戶,月活躍用戶有1400萬戶,但並沒有使用這項隱私設定的人數調查。

精英公關說,其實有這項設定,反而可能讓使用者誤以為自己的隱私很安全。事實上,就算有這個隱私設定,別人仍可以透過你的分享內容、照片被Tag(標記)方式找到你。

精英公關強調,臉書其實已經提供很多隱私保護功能,如PO文可以選擇設定是「全部公開」、只針對特定族群的「部分公開」等。如果使用者真的非常注重隱私,會建議盡量不要在個人頁面上留下太多的個人年齡、性別、聯絡信箱等個人資訊,「這是最好的方式」。

完整內容在http://pcpc.gamefyr.com

小行星飛來 867年後恐末日

字級:

17:20:33

(中央社台北13日電)科學家預測,1顆小行星正朝地球飛速前進,有0.3%的機率在867年後的2880年3月16日,以時速約6萬公里撞上地球,造成地球生物滅絕。

這個預測實際上已困擾天文學家半世紀之久。

科學家在1950年2月23日首度觀測到這顆小行星,不過觀測17天後即不見蹤影,直到2000年12月31日發現到的星體,證實是這顆消失已久的小行星為止,足足消失了半世紀。

英國「每日郵報」11日報導,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(NASA)持續觀測的這顆小行星名為1950 DA,直徑為1公里,正以每秒15公里的速度朝地球前進。如果行進路線不變,1950 DA預估會在2880年非常接近地球,並有可能撞擊大西洋。

雖然1950 DA撞上地球的機率只有0.3%,但這個撞擊機率已比其他小行星高5成,且一旦撞上,將產生相當於448億噸黃色炸藥的威力,後果不堪設想。

觀測結果發現,1950 DA每2.1小時自轉1次,在已觀測到同樣大的小行星中,自轉速度是第2快。

不過科學家表示,人們其實不用擔心,因為我們還有好幾百年時間可以找出避開撞擊的方法。簡單如以白堊土、煤炭灰或白色玻璃珠覆蓋小行星表面,以改變小行星反射率,讓陽光把1950 DA推離既定路徑,都是化解撞擊風險的辦法。

地球漫長歷史中,不乏小行星撞地球事件,例如6500萬年前的恐龍紀就是因為小行星撞地球結束。(譯者:中央社鄭詩韻)1021013

完整內容在http://pcpc.gamefyr.com

臉書用戶 不能再隱藏個人資料

中國時報【陳文和、湯雅雯╱綜合報導】

全球最大社群網站臉書(Facebook)將變更用戶隱私設定選項,移除用戶選擇「誰能用姓名查詢你的動態時報(Timeline)」這個功能。也就是說,往後任何臉書用戶都可以在搜尋欄鍵入姓名,找到其他用戶的動態時報網頁。

這意謂著用戶未來想在臉書上隱身,將更加困難,一些個人資料可能遭人輕易取得。不過,臉書用戶仍可藉由封鎖特定用戶,避免自己遭所排除的用戶搜尋到。

臉書的隱私部門主管李希特(Michael Richter)表示,近12億名用戶中,使用該隱私設定選項的用戶比率不到10%,而這些用戶在未來幾周將收到這個功能即將關閉的提醒。臉書先前已在去年12月初步取消該隱私設定選項,使得未啟用該功能的用戶無法自定「誰能用姓名查詢你的動態時報」。如今臉書決定正式移除該設定選項。

李希特指出,用戶原先在隱私選項中可以設定,朋友或是朋友的朋友,才能查看你的動態時報與在臉書上的活動,但這會造成搜尋功能出現某些差錯,有用戶抱怨搜尋不到他們認識的人,或是同屬臉書群組的人卻搜尋不到彼此。臉書為改善用戶的使用體驗,決定移除該老舊的隱私設定選項。

臉書隱私團隊成員柯拉科去年12月接受CNET訪問時表示,初步取消(Timeline)這個選項,是因為該功能可能造成用戶錯誤的隱私認知:「坦白說,我們擔心的是使用者誤以為它提供某種程度的隱私安全,但實際上並沒有。」

臉書隱私設定又少了一個選項,台灣臉友看法兩極。臉書達人林小姐表示,「我就有這樣設定啊!」有需要的人就會設隱藏,幹嘛把這功能拿掉?「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想被陌生人搜尋」,臉書此舉很自私,恐怕會嚇跑不少使用者。

「個人隱私」這4個字在臉書原來這麼廉價!臉書重度使用者余同學表示,「願不願意開放?也是我的個人自由和隱私」,臉書移除此設定,等於每個人都被「監看」了。未來考慮用「小名」申請帳號,甚至考慮停用臉書,避免被人肉搜尋。

「沒人規定你一定要用FB!」網友王先生表示,如果擔心隱私曝光,不如就把臉書關掉。但其實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要去哪裡設定、怎麼設定?甚至不知道臉書原來有此設定。

不過有網友反駁,臉書移除此設定,不是個人愛不愛用臉書的問題,而是保護個資的權益。尤其現在網路上怪咖很多,甚至會騷擾、亂留言的人也很多,所以這個功能是必要的,臉書不該沒事先詢問或告知就移除此功能,很不尊重臉友,不排除退出。

新聞相關影音

更多資訊在http://3c.gamefyr.com

臉書用戶 不能再隱藏個人資料

中國時報【陳文和、湯雅雯╱綜合報導】

全球最大社群網站臉書(Facebook)將變更用戶隱私設定選項,移除用戶選擇「誰能用姓名查詢你的動態時報(Timeline)」這個功能。也就是說,往後任何臉書用戶都可以在搜尋欄鍵入姓名,找到其他用戶的動態時報網頁。

這意謂著用戶未來想在臉書上隱身,將更加困難,一些個人資料可能遭人輕易取得。不過,臉書用戶仍可藉由封鎖特定用戶,避免自己遭所排除的用戶搜尋到。

臉書的隱私部門主管李希特(Michael Richter)表示,近12億名用戶中,使用該隱私設定選項的用戶比率不到10%,而這些用戶在未來幾周將收到這個功能即將關閉的提醒。臉書先前已在去年12月初步取消該隱私設定選項,使得未啟用該功能的用戶無法自定「誰能用姓名查詢你的動態時報」。如今臉書決定正式移除該設定選項。

李希特指出,用戶原先在隱私選項中可以設定,朋友或是朋友的朋友,才能查看你的動態時報與在臉書上的活動,但這會造成搜尋功能出現某些差錯,有用戶抱怨搜尋不到他們認識的人,或是同屬臉書群組的人卻搜尋不到彼此。臉書為改善用戶的使用體驗,決定移除該老舊的隱私設定選項。

臉書隱私團隊成員柯拉科去年12月接受CNET訪問時表示,初步取消(Timeline)這個選項,是因為該功能可能造成用戶錯誤的隱私認知:「坦白說,我們擔心的是使用者誤以為它提供某種程度的隱私安全,但實際上並沒有。」

臉書隱私設定又少了一個選項,台灣臉友看法兩極。臉書達人林小姐表示,「我就有這樣設定啊!」有需要的人就會設隱藏,幹嘛把這功能拿掉?「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想被陌生人搜尋」,臉書此舉很自私,恐怕會嚇跑不少使用者。

「個人隱私」這4個字在臉書原來這麼廉價!臉書重度使用者余同學表示,「願不願意開放?也是我的個人自由和隱私」,臉書移除此設定,等於每個人都被「監看」了。未來考慮用「小名」申請帳號,甚至考慮停用臉書,避免被人肉搜尋。

「沒人規定你一定要用FB!」網友王先生表示,如果擔心隱私曝光,不如就把臉書關掉。但其實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要去哪裡設定、怎麼設定?甚至不知道臉書原來有此設定。

不過有網友反駁,臉書移除此設定,不是個人愛不愛用臉書的問題,而是保護個資的權益。尤其現在網路上怪咖很多,甚至會騷擾、亂留言的人也很多,所以這個功能是必要的,臉書不該沒事先詢問或告知就移除此功能,很不尊重臉友,不排除退出。

新聞相關影音

完整內容在http://pcpc.gamefyr.com

蘋果傳推12吋MacBook Air 搭視網膜螢幕

聯合新聞網/記者楊又肇/報導

根據凱基證券分析師郭明池 (Ming-Chi Kuo)近期所做預測報告,除了透露蘋果將於2014年推出低價款iMac,以進一步刺激Mac系列產品出貨量。另一方面,郭明池也認為蘋果將在2014年間推出採用視網膜螢幕規格的12吋MacBook Air。

根據MacRuors網站引述凱基證券分析師郭明池近期預測報告,蘋果預計將於2014年推出12吋MacBook Air,並且將採用解析度達2304*1440的視網膜顯示螢幕,預期將能於現有11吋與13吋MacBook Air增加銷售選擇,並且提供如同MacBook Pro Retina display的清晰視覺感受。

而根據先前NPD DisplaySearch所釋出報告內容,也傳出蘋果將於2014年間於MacBook Air產線採用12吋、解析度達2304*1440的顯示螢幕。另一方面也有消息指出蘋果將於2014年間導入夏普IGZO規格螢幕,同時同為蘋果螢幕零件供應商的LG,也有消息透露將以AMOLED規格提供螢幕零件

郭明池同時也指出蘋果將於2014年推出低價版iMac,預期將以此提昇市場出貨量。至於針對新款iPad mini,郭明池也認為第二代iPad mini將搭載視網膜螢幕規格,而預期2014年間公布的第三代iPad mini也會延續使用視網膜螢幕,同時將於第六代iPad採用更高解析度螢幕。

※相關連結》

‧Apple Predicted to Release Ultra-Slim 12-Inch MacBook with Retina Display in Mid-2014 (MacRumors網站)
‧Supply Chain Sources Feed Speculation on Apple's Display Plans for Future Devices (MacRumors網站)
‧Apple expected to offer more affordable 'budget' iMac next year (AppleInsider網站)

完整內容在http://pcpc.gamefyr.com